close

今天友人給了我一條現在挺夯的黑雷神,我說我要拿回家給兩個小朋友吃,因為當下並沒有想吃它的衝動!

雖然它很夯!

友人問:「只有一條,妳兩個小孩,怎麼分?!」

我回答:「一人一半就好了阿!」這麼簡單^^

友人又問:「那如果他們兩個都很愛吃,一人一半,不會計較誰拿的比較大嗎?」

我楞了一下,回答:「他們不會這樣阿,除非有第三塊,才會爭著誰要第三塊,通常多出來都是我的,沒他們的份!」

之所以楞了一下,是因為我很久沒遇過這個問題了ㄟ!

誰拿的多誰拿的少,回想一下,兩個兒子很少爭這個問題!

最近的一次都不知道幾年前了!

因為這件事,今天突然有分享的念頭了>"<

我們家是三代同堂,兒子小時候,有時候會聽到奶奶跟兩個孩子的其中一個說:

「快點吃,等一下哥哥(或弟弟)來,不要跟他說。」

當下needer覺得這樣非常的不對,怎麼可以教孩子這麼自私的做法,但是又不能當著老人家的面發作!

(比方說,奶奶給了哥哥一個布丁,因為只有一個所以不能跟弟弟說)

等老人家離開現場後,就是機會教育的時刻了!

needer會問哥哥:「如果你不在家,奶奶給弟弟一個布丁,叫弟弟不能跟你說,你知道以後會生氣嗎?」

小孩總是誠實的,直接了當的回答:「會!」

needer又問:「那麼奶奶給你布丁,要你別跟弟弟說,你會怎麼做呢?」

答:「布丁要分一半給弟弟!」

needer會讚賞哥哥的想法很好,並承諾如果弟弟吃了半個布丁,

那麼下次去超市,媽媽就會再買布丁回來!

想當然,得到的比失去多,孩子都能欣然接受把心愛的零食,分給自己的手足!

回想當年這樣教小孩的原因,是建立在,父母陪孩子的時間,遠不如手足!

畢竟當我們老死了,而手足互相都是壯年打拚的時期,感情建立的好,才不會孤獨!

可能我們會說,長大以後,各自成家了,那還有這種問題?!有另一半陪就好了!

不過,手足之情跟夫妻之情,是不同的!

needer還有另一項心理建設,就是當不能同時帶兩個小孩出門採購時,

通常跟出門的那個福利會比較好,看到喜歡的糖果餅乾,

就要要求needer買給他!

而needer最常說的就是,也去挑一件給哥哥(或弟弟)吧!他也愛吃這個呢!

孩子知道他可以買一樣他愛的,也可以多帶一件給哥哥(或弟弟),

次數一多,就變成不用needer提醒了!

如果帶哥哥出門,哥哥會先去挑一樣弟弟愛吃的餅乾,並說:

「弟弟好像很喜歡這個口味的餅乾!」

然後再去挑他自己要吃的!

needer個人覺得這種感覺很好,在家的孩子,不會因為自己沒能跟出門,

就疑心媽媽是不是給跟出門的孩子,買了零食,但沒有買給自己!

而且當哥哥帶著弟弟愛吃的餅乾回家時,弟弟是不是會很開心?

開心媽媽跟哥哥沒有忘記他,出門還有帶他的禮物回家!

好多時候,都有一種手足之間彼此設防的行為,是父母或長輩教出來的!

因為給了一樣孩子愛的,卻教他們對手足保密,可能還會說,

讓手足知道了,你就沒得吃或他會來跟你搶之類的!

別以為本來就是這樣,這樣又沒什麼!

這種玩笑式的說法,大人可能分辨的出真假,但對於正努力長大的孩子來說,

他們無法分辨,更可能將你的玩笑當真,

想像手足是壞人,會搶自己的東西;這其實是一種負面的教育!

姑且不論長大出社會後,他們是不是為了各自的利益,而疏遠了手足情!

但是在成長的路上,兩個孩子有好吃的會想到對方,有好玩的會想到對方,

做什麼事都會替對方設想!

這樣長大的孩子,行為能偏差到那去呢?!

還有,孩子小時候,最大的一個考驗就是分零食了!

有時候節慶拜拜,難免會有袋裝糖果!

孩子總是眼巴巴的等拜拜完,馬上興高采烈的分糖果!

你一個、我一個,這沒問題!

最大的問題是,分到剩一個的時候,這一個要給誰?!

兩個小孩就會為了這一個糖果吵架!

哥哥:「我是哥哥,這一個是我的!」

弟弟:「我比較小,你當然要讓我!」

兩個說的都沒錯,但是這樣吵下去沒完沒了!

needer會拿起多出來的糖果,

說:「媽媽都沒得吃,這個給媽媽吃好了!」

並且當著兩個孩子的面,把糖果吃了!

通常這種方式,孩子都能接受,也不會覺得媽媽不公平,比較偏袒誰!

想當然,只要次數一多,每次多出來的,兩個孩子自動就會說,

這個是媽媽的!

連吵架都省了^^

教他們分享、公平之際,也順帶的教會他們,要孝順父母喔^^~

(重點是,耳根清靜多了~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eeder 的頭像
    needer

    needer公開的祕密花園

    need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